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知 · 新 | 人文教育学院第一期“人文大讲堂”教学沙龙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4-04-10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2024年4月10日下午,人文教育学院组织的第一期“人文大讲堂”教学沙龙在金山校区北楼205成功举行。本次教学沙龙“一流课程建设”为主题,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薛宁副教授、计算机信息学院王晓东副教授主讲,人教育学院副院长耿灿主持。

1.沙龙开场

副院长耿灿向大家介绍了两位主讲人及其所要分享的课程。她强调,本次教学沙龙将围绕“一流课程建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旨在通过两位主讲人的分享和讨论交流帮助老师们提升教学方法和技能,提升教学效果。

2.教学分享

薛宁老师重点分享如何开展混合式教学。根据教育部“‘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等五类金课’”的要求,薛宁老师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案例开始探索研究,针对以往教学的种种“痛点”,重塑传统教学模式,改变线性的教学思维和习惯,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重构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具体操作层面,薛宁老师从重构教学过程,教师忙起来;重构教学内容,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优化评价体系,让学生动起来等方面具体详细分享了如何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让参会老师深受启发。

随后,王晓东老师分享了以赛促教的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建设经验。王晓东老师以《网络编程》课程为例,讲解了应及时抓住“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契机进行教学改革。在具体操作层面,王晓东老师从如何选课、如何建课、如何实践三个方面为总纲,从教学理念创新、组织实施与评价、社会实践参赛指导、不同项目申报、具体成果展示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分享。王晓东老师的这些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建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3.交流讨论

在讨论环节,老师们纷纷表示,两位老师的分享让大家对如何加强一流课程建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在课程设计、考核评价设计方面也有了具体操作指引。老师们针对实施细节、学生反馈等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思考如何加强一流课程建设。

4.沙龙总结

党总支书记孙利军对此次教学沙龙活动进行总结。他对薛宁老师和王晓东老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对各位老师们的积极参与一流课程建设表示肯定。他强调,教学沙龙是我院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间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老师们通过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激发教学灵感,实现了教学相长。他表示,下一步,学院要以教学沙龙为契机,通过持续的专业发展培训和激励机制,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支持教师们在教学方法和学科研究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助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