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必经之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进一步传播劳动思想、传承劳动精神、传习劳动技能,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创意思维能力,内蒙古医科大学人文教育学院特举办2024年劳动教育创意设计大赛。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勤劳、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积极探索“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实践路径,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活动主题
以“实践传承匠心 劳动开创未来”为主题;参赛者需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创意设计。
三、活动组织
主办:内蒙古医科大学人文教育学院
承办:人文教育学院各办公室、各教研室、人文实践教学中心
四、活动目标
1. 深化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激发大学生的劳动热情,培养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3. 通过创意设计,展示劳动教育的魅力,推动校园劳动文化的建设。
4. 丰富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五、参赛对象
内蒙古医科大学人文教育学院全体在校学生(要求:2022、2023级学生必须参加)。
六、活动阶段
(一)宣传推广阶段(2014年4月15日——4月25日)
通过学院的官网、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参赛者需在比赛截止日期前完成报名。
(二)作品征集阶段(2024年4月17日——5月25日)
作品要体现劳动过程中的工匠精神,凸显劳动成果的品质化。要求:
1.作品形式不限,可以是“手工艺品、设计图稿、视频动画”等。
2.每件作品,需由小组共同完成。要有小组名称及500字以内的作品创意文案设计说明和创意阐述,注明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专业班级、联系方式,建议以宿舍为单位结组(详见附件1)。
3.参赛者根据设计方案进行作品制作,期间可邀请指导老师进行辅导(详见附件2:指导老师推荐名单)。
4.参赛学生可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作品。
(1)日常生活劳动:如,大扫除、除草、做家务、整理收纳等;
(2)生产劳动:运用劳动知识和技能,以获取成果为目的改造外部对象的活动(如种植水稻,修建房屋;脑力劳动进行的设计、规划、管理等活动);人文教育学院学生可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内容设计,如,心理学专业可设计心理辅导室;社会工作专业设计社工志愿活动等。
(3)服务性劳动:如酒店服务员、银行工作人员、销售人员等从事的服务性劳动。
(三)评审阶段(2024年5月25日—6月1日)
由学院聘请专家进行评审,评审主要围绕劳动内容选择、劳动成果呈现、视频拍摄水平、视频制作技巧、劳动心得体会等指标进行赋分(详见:附件3),设一、二、三等奖。一等奖作品指导教师授予人文教育学院“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获奖学生和“优秀指导教师”将颁发电子荣誉证书。
(四)成果展示阶段(6月1日—6月30日)
优秀获奖作品,由内蒙古医科大学人文教育学院官网等渠道进行推送展播,扩大作品育人范围。同时,积极推动优秀作品进校园、进课堂,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劳动教育氛围。
七、相关要求
(一)视频质量
横屏拍摄,完整展示劳动实践的关键环节。远近镜头结合,全面展示劳动场景和作品细节。视频像素不低于1920*1080,25帧/每秒,格式为MP4格式。鼓励学生自学视频剪辑、制作技能,提升视频作品的质量。视频时长5分钟以内,开头标清专业、年级、班级、小组名单、指导教师,末尾30秒音像或文字展示个人劳动体会。参赛学生如无指导教师进行实际指导,无需标注指导教师。
(二)视频提交
学生在报名系统平台(浏览器输入http://rwsjjx.immu.edu.cn)提交作品设计方案及视频作品。
(三)参赛者应确保作品的原创性,不得抄袭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四)学院有权对参赛作品进行展览、宣传及出版等。
八、联系方式
人文教育学院办公地址:金山校区文体馆204
联系人:薛淑媛、陈亮、杨丽、乌日娜老师
联系电话:0471-6653258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